逛古玩地摊发现自己喜欢的古玉时,能够供我们鉴别真假的时间和条件比较有限,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,可以有效防止打眼。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经验,可以归纳为一找、二闻、三握、四架镜。
一“找”。就是仔细找一找是否有开门特征和不开门疑点。开门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仿不了、或者仿的成本高风险大的特征,比如:工上蚀孔、突起;片状玉器的地弯,开裂且裂口自然钝化;开门的钙化等等。不开门疑点,比如:没有包浆或玉表各部位包浆不一、阴线槽两边崩口较多、沁色比较浮、拉丝工不典型、穿孔和挖洞出现等距的螺旋痕等等。如果有大开门特征而没有不开门疑点,即可以确定为真;如果有疑点,自己也并非志在必得,则可以放弃;如果虽有疑点,但自己确实很喜欢,则需要进一步的排除疑点。
二“闻”。许多生坑古玉都有墓葬味,熟坑古玉只要不是盘玩时间很久将其盘透了,应该仍然会有这种味道。怎么闻到这种味道?有两种方法,一种是轻轻地往玉器上哈气(注意是哈气而不是吹气),接着凑近鼻子来闻,即可以闻到一种有点像脚臭的气味,这种方法在天气特别冷的室外不好使。另一种方法是用手搓,快速搓一小块地方,将玉搓热,然后凑近了闻。在比较冷的冬季如果摊主允许,亦可以取随身带的水杯向玉上浇点温热水,同样可以闻到味道。这个步骤不能单独作为确定古玉真假的方法,因为在地摊上我们无法确定味道是依附在玉表的,还是储存在玉器里面的。
三“握”。用热手握住玉器,大约两分多钟,手里的汗会将玉表浸湿。通常生坑玉器会有出浆现象,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粘粘的、滑滑的感觉,但与胶水的感觉又明显不一样,倒是很像人体某个部位出来的液体,滑滑的、有点似有似无的质感,在手与玉表慢慢分离时能够感觉到粘。这种方法,对初学者来说也是仅供参考,待自己对古玉吐浆的感觉纯熟了之后才可以作为自己的判断依据。
四“架镜”。如果前几个步骤还是不能确定真假,比较保险的方法是用放大镜观察,重点是看玉表的解玉砂磨痕。古人雕琢玉器,除了新石器早期的打制玉器和刮磨玉器外,都离不开解玉砂,从开料、雕刻到抛光每个环节都是用解玉砂磨出来的,而玉质和坑口稍好一点古玉上面是完全能够保留解玉砂磨痕的,所以我们要认真看一看是不是有人工之处都有解玉砂磨痕,如果是则基本上可以判断为老工,否定新仿的可能。人们常说宏观断年代、微观定真假,其实微观上的工痕与年代也有一些大致的对应关系,比如红山文化玉器工痕与商代玉器明显不同,西周玉器工痕与商代玉器有些相似,但也不完全相同;青铜工具工痕与战汉之后铁质工具工痕区别比较明显,在铁质工具中战汉、唐宋、明清工痕也有所区别,不过这方面需要的知识积累更多一些。对古玉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战汉古玉,相互交流、共同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