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从古至今史上最爱玉、会制玉、喜藏玉的帝王非乾隆莫属。目前,北京故宫库房保存的乾隆时期玉器1万多件(战乱等原因流失无法统计,实际数量远高于此),以公元1736年至1795年,乾隆在位60年计算,平均每年166件。据史料记载,乾隆时期紫禁城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活用品、装饰品,为玉制或含玉制。
乾隆有17个儿子,除第16子早殇未命名外,其余诸子取名均与玉器有关,乾隆希望以玉之福祉润泽其后代。乾隆一生撰写有关于玉的诗文超过800篇,其中《搢圭说》、《圭瑁说》等是关于玉器方面的论述。由此可见乾隆对玉的痴迷程度,也正因为有乾隆的痴迷才有惊世骇俗的“乾隆玉”, “乾隆玉”才能成为18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。
据《乾隆档案》记载,玉料进宫,乾隆会要求工匠先画样,画样要经乾隆满意通过后才能开始雕刻,画样和雕刻过程中都要反复得到乾隆确认,因此乾隆是全过程参与其中,直到成品,古玩圈也把这一玉雕工艺称为“乾隆工”。乾隆时期的工艺技法多样,如:高浮雕、浅浮雕、镂空雕、减地、压地、磨、刻、烧色、碾磨等传统工艺技法。“乾隆工”要求精益求精,比如镂空雕,在乾隆之前镂空雕玉器的镂空切面是不抛光的,“乾隆工”则要求必须抛光。
乾隆时期国运昌盛,和田、叶尔羌、伊朗、土耳其等地所进贡具有异域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,乾隆很是喜欢,因此也命工匠们仿制。据记载,乾隆为讨香妃欢心,不惜花费大量财力,在皇宫中复原西域贵族生活情境,首要陈设物就是痕都斯坦玉器。痕都斯坦玉器和中国玉器不同,多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纹轮廓勾出,镶嵌各种玻璃、宝石等,或者是以西番莲和绍良花等植物为纹样的玉器,主要表现出器物的华丽。
“乾隆玉”中还有一门类就是翡翠。翡翠在玉石中能有今天的地位,被称为“玉中之王”,离不开乾隆的喜爱与推广,封其为“皇家玉”。乾隆翡翠制品有朝珠、扳指、鼻烟壶、手把件、摆件等。
好玉加“乾隆工”,才称之为“乾隆玉”。乾隆二十二年,清军打败了准噶尔,乾隆二十五年平定了西域,和田地区朝廷直管,解决了玉料来源问题,这为“乾隆玉”起了保障作用。
“乾隆玉”达到古代制玉的最高水平,除乾隆因素以外,也离不开技艺超群的宫廷玉匠、画家和刻字匠的杰出贡献,是在国泰民安的条件下,才有可能创造出的登峰造极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