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一个人是欢快的,心的分量就很轻
钱锺书在散文《论快乐》中写道:“洗一个澡,看一朵花,吃一顿饭,假使你觉得快活,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,花开得好,或者菜合你口味,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,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,来欣赏,来审定。”澡是每日都可以洗的,花是时常可以看到的,饭更是人类所必需,可以说,这些都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。能在平凡的日常中收获快乐与美好,需要做的,只是心无挂碍。
经常遇到一个卖菜的阿姨,没有固定的摊位,只是推着一辆小三轮车,车上的菜并不多,都是自家种的。阿姨没有秤,东西也不论斤卖,茴香论捆,油菜论堆。我买了一个苤蓝,阿姨说3块钱一个,然后给我挑了一个大的。
我问她这样卖菜会不会亏,阿姨并不在意,她说原来也有秤的,后来觉得麻烦。而且菜是自家种的,不指着它赚钱,只图有个营生,便不再斤斤计较。在我印象里,阿姨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,从来没有不顺心的事,而她的快乐也为她招揽了不少顾客。
阿姨卖菜不用秤,但她心里有杆秤,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知道如何让自己获取最大的快乐。毕淑敏在《心轻上天堂》中说:“如果一个人是欢快的,心的分量就很輕。”我想,这话反过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,一个人心的分量轻了,心情自然就欢快起来。
2004年,袁隆平院士被授予世界农业领域的最高奖——世界粮食奖。然而从国外领奖回来后,却发现奖杯不见了,直到海关打来电话,才知道是落在海关了。对此,袁隆平幽默地表示:“我说怎么感到那么轻松呢!”无论是奖杯本身,还是它所代表的荣誉,都是沉甸甸的,但在袁隆平看来,奖杯固然重要,却并不能成为挂碍,所以他说:“我要的是稻米,不是奖杯。没有奖杯的负重,感到更轻松,活得更自在,工作更有奔头。”
生活中,常常有人因为微小的损失而耿耿于怀。后悔也好,气愤也罢,一切负面情绪的宣泄都不能挽回任何损失,反倒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,得不偿失。我们很难做到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但凡事都该有个限度。可以补救的,就付出行动;无法挽回的,也不必强求。心无挂碍才不至于因过往影响未来,你才能更好地走完剩下的路。
朋友每每投出一篇稿子,总在心里记挂着,编辑看了没有,稿子能不能过,排期是多久……大半的心思花在这些问题上,便很难静下心来继续之后的创作,甚至会引起焦虑情绪。我也曾有过这个阶段,但很快我便觉得这样很是浪费精力。明明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写下一篇新作品,偏偏在无谓的事情上纠结,最终的结果与你惦不惦记并没有任何关系。在这件事上,念念不忘未必有回响,反而会令人止步不前。已经完成的,就洒脱地放下它,让自己轻装前行。如此,才能不断成长。
心无挂碍不是万事不关心,不是麻木无情,而是遵循本心,凭本心而行。问心无愧,自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。正如王阳明所说:“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