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曾经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拍到了一幕“虐树”事件:一棵长在马路边缘、侵占了人行道位置的大树被剥掉了大半圈树皮。这样做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,因为这种树身上遍布圆锥形的小尖刺,如果不加以处理,靠近它的行人很容易被刺伤,甚至还有中毒的危险。
它就是大戟科响盒子属的响盒子(Hura crepitans),国内有时候根据学名的音译称之为“胡拉木”,可以说是“脾气最爆”的植物之一。天然具备物理化学攻击全身带刺的植物在自然界并不少见,比如俗名“刺老芽”的辽东楤(sǒng)木(Aralia elata),它的嫩芽是东北特色山野菜之一,树干上也生有尖刺,所以又名“鹊不踏”。但和响盒子一对比,无论是树身体积大小还是刺的密度、杀伤力都只能算是小字辈,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郁达夫的经典比喻:“黄酒之于白干,黄犬之于骆驼……”
响盒子的刺,因此又有别名“猴不爬”。响盒子是美洲热带地区的原产树种,从西印度群岛到亚马孙雨林都有分布,后来也被引入非洲、亚洲与其生长环境相似的地区种植,性喜阳光和潮湿土壤。坦桑尼亚和澳大利亚已经把它列为“入侵物种”。由于树身高大、生长迅速、树冠茂盛,经常作为遮荫植物种植,特别对于喜阴植物可可树来说,响盒子可以种在可可种植园里,以它30米以上的高度和伞状树冠为可可树遮蔽热带的强烈阳光。作为典型的热带树种,响盒子的树根扎得较浅,有着露于地表1.5米左右的板状根(buttress root),在收集养分的同时起到支撑树身的作用。
中南美洲本地人会收集响盒子炸开后的果实,将它加工成艺术品,因为逗号形状的种荚很像小海豚,磨光上色后可以制成海豚跳跃造型的耳环、胸针、吊坠。因为果实能够发声和能够爆炸的特点,响盒子也有一些其他的诨名,比如“猴子的手枪”,“猴子的晚餐铃”,似乎又和“猴不爬”的别名有些矛盾。
大戟科植物中有毒的并不少见,比如巴豆、蓖麻、海漆等等,响盒子也是有毒植物之一。它的树汁接触皮肤能够产生较强的灼烧感,会造成皮疹,如果不慎入眼,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失明,口服的话也会造成麻醉效果,南美洲原住民用它的汁液毒鱼或是制造毒箭。虽然响盒子树的木材质量较好、容易处理,但并未成为广泛使用的木材,也是因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锯末会导致呼吸道和眼睛不适。在土法医疗里,有响盒子能治疗风湿、麻风、皮肤疖子的民间说法,但并未经科学证实。
响盒子的果实和种子同样有毒,但部分动物也会食用,比如大金刚鹦鹉就很喜欢吃响盒子的种子。据分析成分,响盒子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很高,蛋白质含量超过25%,脂肪含量约37%,但建议不要去品尝。2017年4月,越南义安省37名小学生中毒住院,“罪魁祸首”就是校园里种植的响盒子树,学生捡了它的种子吃后出现胃痛呕吐现象,校内的响盒子树也被要求清除掉。总之,响盒子如同游戏和奇幻小说中出现的怪物,跟它相处,真的需要多加小心。